刘小柱,赵涿(大宋义王)最新章节全文免费阅读

小说:大宋义王 分类:军事历史 作者:逆风飞扬 简介:赵涿穿越至北宋末年,于宋辽边境的曲阳县内建立弓箭社随后,应召参加征伐燕云的战役,因功升至统制后驻兵燕京,知蔚州,独当一面金兵南侵后,赵涿在蔚州起兵,南下勤王,晋封为大宋义王,天下兵马大元帅驱逐金兵后,赵涿主政大元帅府及内阁,厉行改革,又逐次发兵,一统天下该书为历史穿越小说,展现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,又最大程度地还原北宋末年的历史人物社会风俗,包括...

小说:大宋义王
分类:军事历史
作者:逆风飞扬
简介:赵涿穿越至北宋末年,于宋辽边境的曲阳县内建立弓箭社
随后,应召参加征伐燕云的战役,因功升至统制
后驻兵燕京,知蔚州,独当一面
金兵南侵后,赵涿在蔚州起兵,南下勤王,晋封为大宋义王,天下兵马大元帅
驱逐金兵后,赵涿主政大元帅府及内阁,厉行改革,又逐次发兵,一统天下
该书为历史穿越小说,展现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,又最大程度地还原北宋末年的历史人物社会风俗,包括人物性格、语言、服饰、物价等
非常值得一看!
角色:刘小柱,赵涿
大宋义王

《大宋义王》免费试读免费阅读


第1章 穿越曲阳


宋徽宗宣和四年(公元1122年)正月二十,虽已入春,但宋辽边境地区依然飘下雪来。大宋河北西路中山府辖下曲阳县已是银装素裹。

在县城东北约10里,有一座山,平地而起,蜿蜒十余里,挺拔耸秀,雄壮多姿。据县志记载,此山为曲阳门户。唐玄宗安史之乱时,唐朝名将郭子仪、李光弼等曾在此击败史思明。为纪念这次胜利,这座山被命名为嘉山。南宋孝宗淳熙十二(1185)年,此山生嘉禾数千株。当地百姓选其中两株六穗嘉禾进贡南宋朝廷。宋孝宗此时已偏安于江南,得了河北百姓的进贡,龙心大悦,遂御封嘉山为嘉禾山。从此,后世称此山为嘉禾。但本书所记人物故事都在在北宋时期,所以仍称作嘉山。

嘉山山脚地势宽平,有座寺庙,叫做大兴寺。此刻已是酉时(下午六点),嘉山一片漆黑,只有寺庙前空旷大地上一堆柴火。柴火已经点燃,夜色中火光熊熊。柴火上堆着一个人,已经死去多时,此刻被大火吞噬。柴火前站着三个男子,一个二十三岁年纪,国字脸,浓眉大嘴,阔背熊腰,一脸严肃,右手擎着一个火把。另一位约十七八岁年纪,身材单薄,正用手擦拭眼泪。这两人之外,还有一名二十几岁的和尚,正在诵经。

“小柱,莫要哭!此后,我便是你的大柱哥。”国字脸的男子说道。

此人来自后世,是一名特种兵,名字唤作赵赣。两个时辰前,于另一时空正在军事演习的赵赣,不知何故穿越到大宋阳曲县嘉山。

穿越落地后,赵赣看见前方的山脚处,有一个男孩正失声痛哭。男孩身边躺着一位男子,一动不动。赵赣上前去,试了试那男子气息,已经没有呼吸。再搭颈动脉,也没有动脉搏动。翻看眼睛,瞳孔散大。摸摸皮肤,已是冰凉。

“小兄弟,他已经死了,没法抢救!”

男孩看看赵赣,见赵赣一身穿着怪异,言语也很奇怪,略感吃惊。但想到兄长身故,又马上放声痛哭起来。

赵赣注意到死亡男子和哭泣的男孩虽然穿着已经破烂,可是这破烂的衣服明显与自己穿着不同,倒仿佛是古代衣饰。

赵赣大吃一惊,迅速打量周围,只见前面一座小庙,上面匾额写着《大兴寺》。另外并无建筑。寺庙仿佛空无一人。寺庙前后,不见电线杆和电线,也没见电灯。再望之四野,一派寂静,连一点喧哗都没有。赵赣心里一慌,这是什么地方?怎么会荒凉到这种地步,一点光亮都没有?赵赣又想到男孩和他哥哥的服饰,突然心里一惊,难道我穿越到古代?

“小兄弟,先别哭了!”赵赣劝道。他想先问问男孩,这里到底是什么地方,什么年代。

男孩看了赵赣一眼,止住哭声。

赵赣正要问男孩话,后面传来一声:“阿弥陀佛!”

赵赣回头看去,一个穿着破烂的和尚,左手拿着一个化缘的钵盂,右手单掌合什。赵赣急忙起身还礼。男孩也站起身来。

和尚走上前,对着死者默念了一段经,然后对着男孩说道:“施主莫悲伤,令兄已到极乐世界!”

男孩感激地望着和尚,噙着泪,点了点头。

和尚见赵赣穿着怪异,问道:“施主乃何方人士?”

和尚说话的口音,与赵赣穿越之前所在的世界有所不同,但依然能听得明白。

赵赣不敢直接回答,双手合十先行了个礼,说道:“在下姓赵!敢问大师,此为何地?此为何时?”

和尚不免吃惊。过一会,才说道:“施主说笑,怎会不知此时此地!阿弥陀佛!出家人不打诳语。此为大宋河北西路中山府阳曲县嘉山地界。今日乃宣和四年正月庚申日。”

宣和四年正月庚申日,即宣和四年正月二十日。古人用天干地支纪年,也纪日。虽然不知是正月几日,但宣和四年是听的真真切切,赵赣不禁倒吸一口冷气。他在后世入伍之前,是国防大学高材生,对宋辽金蒙的战史有所研究。知道这宣和是宋徽宗当朝的年号,再过五年多金兵便南下攻宋,并在第二次攻宋时灭了北宋。至于河北西路,与东面的河北东路,西面的河东路一起,直接接壤辽国边境。也就是说,赵赣运气不好,穿越过来的地方,竟然是大宋与辽国的边境地区。

赵赣听和尚这么一说,当时就愣住了。脑子里迅速转动一下,立刻想到的是有没有可能穿越回去?左思右想,不得其法,于是再想,如果没法穿越回去,在这个新世界,要怎么生存?这个世代的风俗、礼仪、生活习惯,自己能够适应吗?如何避开之后的战争?等等,许多问题和想法在赵赣脑子里飞快地闪过,一时忘记了眼前之人。

和尚见赵赣兀自沉思,仿佛入定一般,不禁又呼唤两声:“施主,施主!”

过好一会,赵赣才回神过来,回答道:“大师见笑!在下赵涿,表字破虏,祖上乃涿郡人氏。家父年幼时,从家祖远赴西域。在下出生时,家父起名为赵涿,要在下莫忘祖宗之地。此前未曾踏足中原,方才言语突兀,望大师莫怪。”

赵赣把自己编排为西域归来人氏,实在是没有办法。只有这样,才好掩饰自己与众不同的口音,服饰。至于祖籍地涿郡,也叫涿州,完全是因为这里乃宋太祖的祖籍地。自己与太祖同姓,再加上同籍,势必会让他人有所敬畏。只是如此,以后连名字都叫做赵涿了。

“原来如此!施主远道而来,一路辛苦。”和尚道。

“敢问大师法号?”

“贫僧智远!”和尚说到自己法号时,又是合什敬礼,赵涿赶紧合什回礼。

智远和尚又对男孩问道:“施主高姓?”

“小底刘小柱,兄长名讳刘大柱!”

刘小柱回答了一句,说到他哥哥,又触动伤心,便不再言语。小底的称呼,与小的,小可差不多。是宋朝时底层百姓对于自己的谦称。

“施主,外面寒冷,且将尊兄移往大殿!”智远和尚对着刘小柱说道。

刘小柱道:“多谢大师!”

于是三人抬着刘大柱的尸体进入大兴寺。

赵涿注意到,这寺庙并不大,且简陋破旧,只有大殿和偏房各一,大殿外连个山门都没有。寺里除了智远和尚,并无他人。

放下刘大柱后,智远和尚问刘小柱:“施主莫非曲阳县人?”

“小底虽是汉人,桑梓却是大辽析津府。父母早亡,兄长带我长大。近来女直攻辽甚猛,据传已破了大定府,料想不日要攻打南京。因此故,家兄携我来南朝,往曲阳县投亲。因边境盘查甚严,兄长与吾只能一路沿太行山南下。途中家兄染上风寒,盘缠用尽又无法就医,病势日重,不料今日午时便亡故!”刘小柱说到这里,已是泣不成声。

刘小柱所说的大辽析津府,即后世的北京,当时辽人亦称其南京,而汉人称之为燕京,或幽州,历来为汉人领土。五代四国时,后晋的石敬瑭为求契丹出兵助其当皇帝,将幽云十六州献于契丹,从此幽州归大辽所有。

当时,辽地分为五道,每道有一个政治中心,称为京,并以京的名称来命名道。东京道治东京府辽阳(后世辽宁省辽阳市),辖原东丹国地区。南京道治南京府析津,也就是后世的北京。西京道治西京府大同(后世山西省大同),此处以汉人为主。上京道治上京府临潢(后世内蒙古巴林左旗东南波罗城),所辖区域为契丹本土。中京道治中京府大定(后世内蒙古宁城西大明城),所辖区域为奚族本土。奚族、契丹族,与汉族同为大辽主要民族。前两者在漫漫历史中已逐渐化作尘烟。后世只有汉族生生不息,自立于中华大地。

大辽于公元916年由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立国,至今已逾200年。自辽道宗开始,大辽开始衰落。道宗后,耶律延禧继位,即大辽当今皇帝天祚帝。天祚帝不理朝政,却喜射猎,百姓苦不堪言。辽国女真部落趁机崛起。

大金天庆四年(公元1114年),金太祖完颜旻(即完颜阿骨打)统一女真诸部后起兵反辽。于翌年在上京会宁府(今黑龙江哈尔滨)建都立国,国号大金。收国二年(公元1116年)大金东路军占领东京辽阳府。天辅四年(公元1120年)西路军攻陷上京临潢府。辽朝失去一半土地。天辅六年(公元1122)正月十五日,攻取中京,兵锋直指大辽南京府和西京府。

兴亡更替都是胜利者的游戏。作为战败一方的大辽,尤其是南京道的百姓,已是惶惶不可终日。当时就有一些汉人南下,偷越边境进入大宋。刘大柱与刘小柱正是如此来到宋境。

赵涿对这段历史印象深刻,当下安慰刘小柱道:“小柱,你我都是汉人。如今在大宋,也是一家人。”

智远和尚也合什道:“阿弥陀佛!兵锋所至,不知多少家园被毁,又有多少众生受难!”

听了智远和尚的言语,赵涿和刘小柱也不禁双掌合什,念“阿弥陀佛!”

智远问刘小柱:“刘施主,令兄与汝南下投亲,却是甚么亲?”

“回禀大师,此事小底却知之不多。家兄曾言说,家严离世之前,家中有一从叔名讳刘康明。当年贩卖马匹来南朝后,定居于曲阳。只是自小底记事起,从叔与家严并无走动。”

刘小柱所说的从叔,即堂伯父或堂叔,与小柱父亲为堂兄弟。智远见刘小柱言语之间颇合礼仪,知其家学森严。大辽立国以来,汉化颇深。国内历法、官制、文化、礼仪等多参习中原,甚至自以中华正统而自居。尤其辽南地区汉人,风俗礼仪和言语称谓都与中原汉人并无差别。

“如此,恐一时难寻觅。既然令兄崇信佛祖,又在庙前归西,也是与佛有缘。不如按佛门规矩,火化后超度归于极乐世界。不知刘施主意下如何?”智远对刘小柱说道。

刘小柱听言后,赶紧起身正了正破旧的衣服,然后双膝跪地,规规矩矩地跪拜行礼:“多谢大师!”

佛教源于印度,火葬在印度称为茶毗。佛教创始人释迦摩尼病死后,便施以火葬。佛教僧人以释迦摩尼为榜样,一般火葬为主。在佛门净地,由高僧主持,死后以火葬礼升入天界,是佛教徒们极为推崇的丧葬礼仪。因此,刘小柱对智远如此安排感激不尽。

大兴寺虽不太兴旺,但柴火却多。三人陆续将柴火搬到大殿前空地,依序摆放叠好。此时天也渐渐黑下来。

三人又来到大殿刘大柱尸体旁。刘小柱跪下来,磕了三个响头,不禁又泪如雨下。

赵涿走上前,将刘小柱搀扶起来。在他心里面,已觉得刘小柱与自己是同病相怜。同样在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里,同样是完全孤苦伶仃的一个人。

刘小柱趴在赵涿的肩头,又哽咽道:“兄长一路来,吃了许多苦。而今先我而去,却连一件完整衣物都无。”

智远看刘小柱可怜,也不禁摇了摇头。虽说佛门四大皆空,但高僧圆寂后,哪个不是穿着上好袈裟才火葬涅槃。只是这大兴寺实在清贫,智远连自己的袈裟都是破旧的,哪里有完整衣服给刘大柱换上。

赵涿拍了拍刘小柱,说道:“小柱,我这一身虽然不新,却也未曾破旧。我把此衣服与大柱兄弟换上。”

虽说这衣服有点怪异,好歹是半新。刘小柱感激地望着赵涿,哽咽着说不出话来。

刘大柱过世好几个时辰,身体已渐渐僵硬。赵涿在智远帮助下,先将刘大柱衣裤剥下来,再打了一桶水,将刘大柱身体擦拭干净。当脱下自己衣服时,寒风自寺庙外灌了进来,赵涿一阵颤栗。也不管刘大柱衣服如何破旧,赶紧先穿起来。然后和智远和尚一起,帮刘大柱穿好衣服。

点击进入整本阅读《大宋义王》